• Feb 07 Sat 2009 13:58
  • 名片

【王文華】


 


不做上班族後,還是常被問到:「你現在在哪裡?」這句話問的是:「你現在在哪一家公司?」你一定也被問過這個問題。業界的會議、朋友的派對、路上的巧遇、跑去插花的KTV,你坐下來,背後有人拍你的肩「啊,你好你好,喔好久不見  好久不見,哇你越來越年輕了(這些沒營養的場面話講完後…)  「那你現在在哪裡?」


 


當你真的講出公司名稱,從他皺起的眉頭和遲了一秒的反應可以看出他根本沒聽過,但禮貌上他還是要誇張地驚呼:「哇,好公司好公司,恭喜恭喜!」有一陣子我生病住院,在社交場合別人問我同樣問題。「啊, 王 先生久仰大名久仰大名,您現在在哪裡?」


 


「我在台大醫院。」「哇,好醫院好醫院,您是名醫,恭喜恭喜!」


 


這種陌生人也就罷了。很久不見的朋友,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問你健不健康、快不快樂、戀愛了沒有、家人好不好,也是問你在哪一家公司。我們真的在乎別人在哪兒工作嗎?當然不。你老實說,你每天拿到的名片,是不是一半都扔了?我們會問,因為這是判斷對方好不好、有沒有價值最簡單的方式。


 


我們假設:如果對方在大公司、有好頭銜、地址在信義區、公司有自己的電子信箱地址、名片上有合乎文法的英文翻譯,那他一定春風得意。如果他在小公司、頭銜乍聽之下不知道在做什麼、地址在巷子裡、用的是中華電信的個人信箱、名片的英文是中文的音譯,那他一定有問題!


 


如果你問他在哪裡,而他答案是「休息」、「整理」、「充電」、「沉澱」,我的媽呀!我們立刻露出同情的眼光,然後假裝手機響了要離開現場。第二天再跟別人八卦他被炒魷魚的原因,結論通常是他的態度有問題。他當然不願被看扁,只好成立工作室。雖然只有自己一名員工,也得叫某某國際集團。名片上的頭銜是「執行長」,雖然他也要負責清理魚缸。


 


我們會這樣勢利,因為社會一向以「學校」和「公司」來評斷一個人的成敗。從小到大,名校的不自覺地抬頭挺胸,外商公司的遞名片時比較神勇。我們對好標籤的人比較客氣,對壞標籤的人立刻存疑。


 


小時候辛辛苦苦地唸書,不就是為了求一個好標籤,圖社會給我們善意的偏見?我們擠建中、台大,因為有了這些招牌,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寄生在裡面,什麼事都不做,坐享這些名牌免費贈送的好感。我們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的想法或個性,但仍被大家公認為社會精英。我們雖然從來沒走過伸展台,其實一樣是在靠外表吃飯。


 


進了社會更是如此。社會認人,不看個人,而看個人隸屬的族群。你個人究竟是怎樣不重要,因為也沒人有時間搞清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,別人給你的評價,在於你的「血統」和「家世」,在於你的公司。你拿到一張名片,還沒跟對方講半句話,已經有了結論:名片橫寫的優於直寫的、用阿拉伯數字寫電話的優於用國字的、上市上櫃優於中小企業、外商優於本土。那些說「不好意思,我今天沒帶名片」的人,除非她是林志玲,否則你不會覺得他神祕有趣,只會懷疑他失業心虛。


 


用學校和公司來判斷人,你只能判斷他的腦,不能判斷他的心。能進名校好公司的,當然是聰明人。但我們都在名校好公司中見過壞人。而且聰明的壞人,比笨的壞人更可怕。況且有了名校好公司的招牌,做起壞事來更為容易。


 


話說回來,需要藉由名片來認識彼此的關係,大概也不是海誓山盟的愛情。所以人的好壞不重要,只要雙方能夠履行權利義務就好。於是社會上大部分關係,都是權利與義務、名片與名片的關係,而不是人與人、心與心的關係。我跟你熱絡,是因為你的名片上印著某某公司的總經理。而不是因為你是王文華,你有你獨特的個性。


 


今年年初,我猛然發現:我的生活充滿了名片與名片的關係。去年,我還是MTV電視台的董事總經理,信箱和手機像動物園一樣擁擠,我因此變得狗眼看人低。公司電話響,請秘書過濾。手機響,如果對方沒有先報出公司名稱,我會一時間反應不過來他是誰。假設,當初若是林志玲打給我:「 王 先生你好,我是林志玲。」我會極度冷漠。直到她說出:「我是凱渥名模林志玲。」我才會:「啊,你好你好,喔好久不見好久不見『那你現在在哪裡』?」


 


今年年初,我辭去工作。當我不再有那張名片時,相箱和手機變的像殯儀館一樣死寂。我坐下,一個個檢查手機中的名字,發現其中一半不會再和我聯絡了。而我在公司的繼任者,同時間想必增加了很多新朋友。當過主管的人都知道:就任新職時門口擺滿美麗的鮮花,卸甲歸田後門口只剩下扭曲的八卦。


 


當我失去名片時,我的世界縮水了二分之一。也就是說我有二分之一的人生,不是在做自己,而是在做某個角色的代理人。做代理人本身沒什麼不好。賺錢養家,光明正大。每個人都有角色要扮演,成人生活就是如此。但關鍵是:當我們卸下角色之後,還有沒有一個真正的自己,在一旁熱身已久,可以立刻上場做救援投手?而當我們做自己時,還有沒有真正的朋友,可以在烈日的球場,聲嘶力竭地替我們加油?


 


我自己是在不上班後才猛然意識到這個問題。不瞞你說,我的救援投手還沒ready,我的啦啦隊大多缺席。這不能怪社會冷漠,只能怪自己粗心。十年的職場生涯,我專注於做好公司給我的角色,全心全意讓名片發光發熱。卻沒有認真做好自己,展現「王文華」這個人的人性。我有很多老闆同事下屬客戶,但朋友和情人卻屈指可數。


 


不上班的這大半年,我改過自新,讓自己和別人知道:我只是我,不再代表任何其他的人和事。過去,我沾史丹佛、華爾街、迪士尼、MTV的光,也鼓勵別人藉由這些名牌來認識我。現在,我必須加倍努力,純粹用自己的生活和作品來和世界交心。對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來說,我的價值因此減少。對親朋好友來說,我的人性突然增加。我是我,寶貝,好或壞,就是這樣。我沒辦法再用名片的蘋果光,讓自己更漂亮。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,讓自己更堅強。


 


You are back!」七月時,一位朋友在Messenger上這樣對我說。我才猛然省悟到:真正的自己,竟然已經失蹤了這麼久。老朋友會說「You are back」,但新朋友還是會問「你在哪裡?」碰到這個老問題,現在我的回答是:Nowhere
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年房市大洗三溫暖,上半年房價衝上歷史高點,下半年卻遇上金融海嘯、房市急凍,短短半年間,首善之都、台北巿信義區房價大跌26.5%,跌幅高居全台之冠,桃園大園鄉則不跌反漲,上漲9.11%。

     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室昨日公布「全台六大都會行政區跌幅排行」,以去年5月和12月房價相比,統計台北市、台北縣、桃園縣、新竹縣市、台中市、高雄市區內各行政區跌幅排行,並研究跌幅原因。


     調查發現跌價最多的包括北巿信義區、北縣板橋、高巿鹽埕、中巿西屯、桃園蘆竹、新竹東區,跌幅達6.36%至26.5%。


     內湖汐止 交通位置優勢


     相對抗跌區則為北巿內湖、北縣汐止、中巿南屯、高巿左營、新竹竹北與桃園大園,前五大行政區半年間房價跌幅約0.63%至9.1%,桃園大園甚至不跌反漲。


     內湖區榮登抗跌冠軍,主因有捷運通車題材支撐房價。北縣最抗跌的則是汐止市,台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指出,汐止解決淹水問題後,房市漸漸活絡,而且具有鄰近南港、內湖以及房價便宜的兩大優勢。


     機能強人潮多 支撐房價


     台中市最抗跌的行政區依序是南屯區、南區、北區,跌幅都在一成左右,也都算是相當抗跌的區域。台灣房屋分析,大多數的投資大眾都看好南屯區未來發展,加上文心路、大墩路與公益路等賣場與百貨林立,生活機能強,未來五年在中科持續引進高所得人口及創造產業群聚效應下,有助於支撐當地房價。


     高雄市最抗跌的左營區,去年下半年跌幅僅4.6%,理由是北高雄最夯的漢神巨蛋商圈,受到高雄捷運及附近的瑞豐夜市帶動人潮不斷,周邊店面生意興隆,房價表現不俗。


     民眾若想購屋,直接「錢進」六大都會最抗跌區,就沒有錯了嗎?彭培業指出,不能單純以房價漲跌為依歸。


     房價與增值性 自住考量


     「買房子自住,要考慮房價與增值性。」彭培業說,信義區房價大幅下滑,主要受豪宅跌價所累,預期短期內還有下探空間,但若選購房價相對便宜的信義區中古公寓,未來景氣反轉,都會精華區率先反映,區內中古公寓房價將跟著水漲船高。 信義房屋企研室主任蘇啟榮指出,近半年精華區漲多回檔,但房價仍然偏高,使得不少民眾選擇進住郊區,對郊區房價造成支撐,惟長遠來看,購屋還是應選擇精華地段,只要精華區「跌得夠多」,就可以進場。

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錢人絕不會犯的五大購屋錯誤







1785
推薦此文章




住展 (2008-03-05)


文章提供/住展雜誌


在M型社會中,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錢?通常是因為他們過去所做決定,對的次數較多;相對地,為什麼大多數人賺不到錢?因為他們常依照自己的直覺做決策,所以常被套牢!「率性而為」如果能賺到錢,則大多數人都會賺到錢, 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。











有錢人購屋以地段、大屋為優先考量投資標的。(圖為北市信義計劃區)
本文將有錢人在投資購屋時,絕對不會犯的五種購屋錯誤觀念加以整理,希望能幫助大多數人打破以「直覺」投資的迷思,而能順利躋身於有錢人之列。



購屋錯誤一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,後買大屋



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,總是會依自己的能力,先買小屋再買大屋,由小而大,循序漸進。但這種作法只會造成終其一生頂多有個棲身之所,但卻無法從投資購屋中賺到錢,而躋身富人之列,為什麼呢?



首先,是因為小屋雖然便宜,但增值性有限,每一次購屋要等到景氣來臨,才會有大賺頭,但通常一次要等七至十年。



大家想想,買一戶小屋,要等七至十年,才有機會大漲一次,當機會到時,除非是將小屋賣了,不再投資購屋,否則賣了小屋,再換大一些的房屋,不但無法獲利落袋,反而還要再投入更多的資本。



然後,又要花個七至十年等其增值,即使一生順利,也頂多換個三、四次,換到一幢最大坪數的房屋後,很可能還等不到該屋的增值,就已「蒙主寵召」,讓政府坐抽遺產稅了。在其一生之中,皆處於投資的「等待獲利期」中,而真正獲利者,不是其子女,就是政府,「一生打工,如竹籃打水一場空」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成為其一生投資的寫照。



自住屋難獲利



其次,由小而大的購買行為,通常會捨不得與自住行為區分,也就是說,投資人所買的房屋可能大多用來自住,自住的房屋是無法投資獲利的!



因為即使房屋愈換愈大,但當想將最大坪數房屋出售時,常會捨不得,因為想到如果房屋被賣了,自己就沒有房屋可以居住,子女就會無家可歸,於是在情感上就會捨不得出售。



結果一生只會擁有一幢自用的房屋,自然也不易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利,而成為與投資獲利無緣的「屋奴」。



任何一個希望從事房地產投資的人都必須了解,「自住」和「投資」是兩件事,如果想要「自住」,依照自己經濟能力由小而大,一生做個「快樂屋奴」,是沒有問題的。



但如果想要投資獲利,則必需和自住的房屋分開,要由大而小,因為,如果先買一戶大坪數的房屋,等到一次景氣(也許七至十年)來時,即可將房屋出手獲利。此時,可有二種作法。一是手中握好現金,等房屋跌價後,再進場購買,則可安穩將獲利落袋(先售後買法);另一種則是同時再購買一戶小些坪數的房屋,則可馬上實現獲利(以大換小法)。



率性而為可行



如果投資人真正瞭解這二種投資獲利方法,則房屋雖然即使愈買愈小,但每次的景氣(七至十年)都會為自己帶來獲利的機會,在有生之年,至少可以賺取三至四次,甚至更多次的獲利機會。



這種做法唯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直覺式思考方法,我要再提醒一次,如果依直覺「率性而為」的投資可以賺到錢,則有錢就不會是只有少數人的專利。



購屋錯誤二有錢人不會先買郊區,後買市區



依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,總認為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先買郊區,後買市區,最常聽到的聲音是「台北市的房屋已經太貴了,買不起,只好先買台北縣(甚至更偏遠的地方)!」就投資的角度而言,這是一種風險極大的錯誤,為什麼呢?



因為郊區通常是區位較差的地方,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房地產投資的三大鐵則是「區位!區位!區位!」意思是說,寧願不要投資,也千萬不要購買區位不好的房屋,「只要台北一張床,不要台東一間房」在在說明了區位對於投資的重要性,而郊區就代表了區位的不佳。



區位不佳就代表了未來增值空間有限,風險卻很大。由過去幾十年的經驗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郊區的房屋,在每一次的景氣時,大量築「夢」,讓許多無經驗的投資者與首購族,因為價格便宜,歡天喜地的購買,後來卻多遭套牢,遭到價格被腰斬,甚至再腰斬的命運。



每一個人都知道,當景氣來臨時,是郊區房屋的漲幅大?還是市區的漲幅大?當然是市區的!那為什麼還要去投資購買郊區的房屋呢?



同樣的例子,有許多新開發區的房屋,其價格雖然較市區便宜,但其情況卻亦相同,即使該區域有增值潛力,大多也已經反映在價格之上(超漲),要等到真正投資獲利,至少都是十年以後的事了。



更可怕的是,所築的「夢」如果發生變化,例如該開的捷運不開了,該蓋的學校不蓋了,該有的設施不建了,就會產生極大的跌價風險。



根據過去的經驗,一個新開發區的成熟時間,幾乎沒有少於十年的,例如信義計畫區的成熟花了超過二十年、淡水新市鎮的開發,經過十年仍是荒草一片。 依此經驗,大直及南港重劃區,沒有再十年是無法成熟的。因此,如果想要投資房地產獲利,千萬不要因自己經濟能力的考量,而先投資郊區,後投資市區。



購屋錯誤三有錢人不會先買中古屋,後買預售屋



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,總認為購買中古屋(或成屋)因為看得到,而且價格通常也比預售屋低,所以安心購買。其實根據房地產投資的角度,中古屋是比較不具備有投資獲利機會的,為什麼呢?



首先,中古屋所購買的是「現貨」,是一種以大賺小的投資模式,也就是說必需先投入一大筆錢(即使部分是銀行融資),然後坐等增值。



依上述的經驗,每次景氣的時間大都要七至十年,所以在如此漫長的等待期中,每一天都必須支付機會成本(opportunity cost),即使有人會說,中間會有租金收入,扣掉利息,至少應該還會有些賺頭。



但如果投資人真正拿計算機打打,目前市場上的中古屋,不論是何種產品,其租金收入通常在三%至五%之間,而銀行利息就要付出約二%至三%(甚至更高),如果再加上租金所得稅,以及房屋稅、地價稅,以及各種維護費用,即使不算折舊都不一定會賺錢,這些成本都還不包含如果遇到不良的租客,欠租或賴租,以及客戶更換中所造成的空置期損失,如果真正細算,獲利其實是極低的(有些甚至還貼上機會成本的損失)。



預售屋潛力佳









買預售屋可以小搏大,據歷史經驗,在每一次的景氣來臨時,往往購買預售屋者的獲利,都遠遠大於出售者。
但投資預售屋就沒有這些問題,雖然,一般而言預售屋的價格較高,但在未來三至五年裡,投資人通常只要付出房屋總價的十五%到三十%,而在這段時間裡,所有的稅費,如房屋稅、地價稅,甚至土地增值稅都是由賣方(建設公司)支付。



相對的,如果房屋有增值,則一OO%的增值皆完全由投資人取得。甚至如果在房屋尚未蓋好時即已出售(轉售),則通常連所得稅都可以省下來。



根據歷史經驗,在每一次的景氣來臨時,往往購買預售屋者的獲利,都遠遠大於出售者(建設公司)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

除此之外,如果房屋漲價的數額相同,預售屋的投資報酬率至少會是中古屋的三倍以上。



因此,如純就投資的角度而言,有錢人很少會購買中古屋的,因為中古屋基本上不是一種好的投資標的。



其次,回到景氣時間,如果每七到十年才能有一次景氣的機會,對於投資預售屋而言,因為其通常有三至五年的興建期(房屋才會蓋好)。



所以,相對於中古屋,其等待增值的壓力減輕了極多,許多投資人往往在房屋尚未興建好時,即已投資獲利,這是中古屋所無法比擬的。



我必須再提醒一次,預售屋的投資機會只有在台灣才有,世界上許多地方,雖然也有類似的名稱,但不是預付款(Down Payment)要很高,就是購買期較晚(如中國大陸有必須在結構體完成才能預售的規定),甚至嚴格限制了銀行貸款的方式與成數,這些都將預售屋的投資優勢做了較大的限制。



只有在台灣,沒有這些限制,也才有最佳的預售屋投資機會,投資人怎能不把握?



購屋錯誤四有錢人不會先買景觀,後買區位



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,總認為有「景觀」的房屋會有較大的增值,因此每當許多廣告打出「景觀住宅」,總能吸引到許多人趨之若鶩。但事實上,景觀的價值是必須加以檢驗的。



一戶有景觀的房屋,當然比沒有景觀的房屋要好,這是不需要討論的,但是真正的問題是,那一種景觀能讓房屋增值?



就投資的角度,郊區的景觀是不值錢的,例如在北海岸地區,每戶房屋都能看得到海景,例如在新店安坑地區的山坡地住宅,幾乎每一戶都能看到青山綠水,但為什麼入住的人並不多,而其房屋價格的增值又十分有限?不是常聽人說「百萬豪宅,千萬景觀」嗎?



景觀要值錢是要在市中心的景觀,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「稀有品」!例如在台北市區大安森林公園邊的住宅,每坪已經衝破百萬元;例如中永和的四號公園旁的住宅,每坪也至少超過四十萬元,為什麼呢?









有錢人先選區域,後選擇景觀,在北市都會中,有些景觀是稀有的才值錢。(圖為大安森林公園)
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稀有的,也才有增值的條件。相對地,如果在郊區,景觀就不是「稀有品」,幾乎每一戶房屋打開窗戶都有景觀,這時候,景觀就不值錢了。



最好的例子是前幾年有許多久居都市的「窒息族」,為了爭取景觀,紛紛到合歡山蓋別墅(也有到宜蘭蓋農舍的),認為該區的景觀已是台灣之最,不但可以生活的健康,其房屋價格亦必然會增值,但是,那些房屋在這一波大台北地區平均房價幾乎上漲了五十%的波段中,不但沒有增值,反而乏人問津,有些人甚至還悄悄的又搬回了都市,這是什麼道理呢?



還是「物以稀為貴」的道理,景觀不能產生價值,「稀有的」景觀才有價值。 即使在台灣首善之區的信義計畫區中,真正能有景觀的房屋不到二十%,而其中還有有些景觀是許多人所不喜歡看到的(如墳墓、隧道、或是高架橋)。



因此,即使在信義計畫區內,每坪房屋的價差,也有相差到一倍的,在如此小的區域中,已有這樣大的差異,在都市中各區域間的價差自然就更大了。



對於有錢人而言,一定是先選區位,後選景觀,因為就投資的角度而言,在A級區位的A級產品,必然是東方不敗,永遠會贏的產品,但在A級區位的C級產品卻是另一種會增值而可以獲利的產品。



最近在信義計畫區內的國民住宅,每坪也賣到五、六十萬元,就是最好的例子,不要迷信景觀,「稀有的」景觀才有增值的潛力,而大部分廣告上所標示的景觀,都不具備有「稀有性」!



購屋錯誤五有錢的人不會先買建材,後買品牌



所謂「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」,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,總認為房屋如果建材用得好,就一定愈增值,因此,只要看到售屋廣告上說「四面石材,進口設備」,就芳心大動,衝動購買,但後來卻多無法享受較大的增值,為什麼呢?



以往,在許多建築師的訓練中,總認為蓋房子要像蓋碉堡、蓋古堡,要實在、要堅固、要遮風、要避雨,因此大量採用石材,由外而內,幾乎是在興建一棟一棟的城堡(以往在他們教科書上的例子,也多是古堡)。



但隨著時代的進步,人們逐漸發現,住宅是要讓人住得舒服,而城堡並不能讓人住得舒服,(如果大家去看過城堡就知道,城堡只能讓極少數人舒服,居住其內的大多數是不舒服的!)。



如果要讓人們在房屋內舒適的居住,風調雨順,節能省源已成為目前世界的主流。



最好的例子是前些日子,大連市蓋了一批豪宅賣給美國最大電腦公司的高級主管住,全部都沒有採用石材,記者問開發商原因何在?該開發商回答,因為該電腦公司的安全部門會先檢查每一幢房屋,如果輻射量較高,就不會同意讓該公司主管居住。



天然石材由於來自地底,多少都會含有輻射量(另一種型式的輻射屋),很不容易通過檢驗。在台灣的許多建設公司還在迷信石頭城堡的同時,世界上包含中國大陸都已經積極的在改變。



在台北市有許多擁有好品牌的建設公司,其建築物已經愈來愈少用石材,具有環保特性的鋼材、玻璃,以及可以大量通風並節能省源的門窗已經悄悄地出現在我們的四週。



具有「未來性」的房屋才具有增值的潛力,在很多外行人還在看建材、設備的時候,重視環保節能的「新好宅」已經逐步出現。



因此,有錢人已將注意力由原先的建材、設備移轉到對品牌的重視,唯有具有好品牌建設公司的產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。



在許多「一案公司」的售屋廣告還在強調其所聘用的規劃及施工團隊是如何有名,及其建材設備是如何地系出名門的時候,不知道真正有品牌的公司是不需要這些包裝的。



例如雙B汽車會打方向盤或是輪胎是什麼人設計或是什麼人製造的廣告嗎?



同樣地,LV皮包會打所用的皮或鈕扣是什麼人設計與什麼地方製造的廣告嗎?



品牌的精神即在告訴消費者,只要你買了我的產品,我負責到底,是誰設計、誰製造並不重要,而是本公司有多久的歷史,過去提供過什麼樣的產品,什麼樣的服務;現在,對於世界潮流趨勢有什麼樣的瞭解與什麼樣的判斷;未來,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、服務與責任,如果消費者認同了,就購買,這就是品牌。



為什麼有錢人會願意多花些錢購買有好品牌的產品,因為好的品牌自然具備了未來性與增值性,請特別注意,愈能夠掌握未來產品趨勢的好品牌公司,才愈能讓房屋增值。



有錢人的抉擇



有錢人為什麼會有錢?就因為常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!沒有錢人為什麼會沒錢?就是固執己見,常憑著自己的直覺與感覺做決定。



世界上,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的人少,憑直覺思考做決定的人多,自然會造成少數富者愈富、多數貧者愈貧的M型社會,如果我們真正希望投資房屋獲利,自然應該要向有錢人學習致勝觀念!



前陣子十分暢銷的「富爸爸與窮爸爸」系列書籍,所要傳達的觀念,就是富者為何會富的原因是有正確觀念,而正確的觀念卻往往與大多數人所習慣的直覺思考的結果相反,所謂「學而不思則罔」,要讓一個人瞭解,他依直覺思考的結果往往是不正確的,已經十分困難,如還能說服他改採正確行動更是難上加難,但這卻是走向有錢人道路的唯一方式,祝大家投資順利!



(本文作者為:股票上市公司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博士)



更多房地產文章,請參閱住展雜誌321期,訂閱專線:02-8797-3579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9711274428   6120  1,224,000
9711284460   6312  1,262,400
9712014501   6558  1,311,600
9712024230423012--6--5474  1,094,800
9712034189   5720  1,144,000
9712044142   6002  1,200,400
9712054179   5780  1,156,000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 


股價總是會往阻力最小的地方走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


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9711274428   6120  1,224,000
9711284460   6312  1,262,400
9712014501   6558  1,311,600
9712024230423012--6--5474  1,094,800
9712034189   5720  1,144,000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9711274428   6120  1,224,000
9711284460   6312  1,262,400
9712014501   6558  1,311,600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貼上周線圖會讓作多更安心一點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


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9711274428   6120  1,224,000
9711284460   6312  1,262,400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記得2007年嗎﹖那時﹐房地產市場一片紅火﹐到處都是開價1億美元以上的豪宅。那時候﹐沙特阿拉伯的班達爾親王位於阿斯彭的小別墅叫價1.35億美元。黃石俱樂部(Yellowstone Club)計劃開發的房產Pinnacle要價1.55億美元。還有唐納德•特朗普(Donald Trump)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開發的房產定價1.25億美元。而加利福尼亞州貝弗利山的赫氏古堡賣到了1.65億美元。

可是﹐Prince Bandar的房子沒賣出去﹐Pinnacle被拆了(黃石俱樂部正在破產當中)﹐赫氏古堡已於9月份從市場上撤下﹐特朗普的房產則足足打了2,500萬美元的折扣。

那麼﹐對於那些惶惶不安的、肯花1億美元又需要地方住的買家﹐還剩下什麼選擇﹖

沒什麼了。根據《福布斯》(Forbes magazine)十大最貴房產排行榜﹐目前全球最貴的房子位於貝弗利山﹐售價1.25億美元。



Coldwell Banker Beverly Hills

Fleur De Lys﹐要價1.25億美元

第一名──位於貝弗利山的Fleur de Lys﹐房主是富婆蘇珊娜•薩珀斯坦(Suzanne Saperstein)。此處豪宅模仿凡爾賽宮(Louis XIV's Palace)而建。住宅面積達45,000平方英尺﹐綠地面積為5英畝﹐擁有一個50座的放映廳﹐外帶一個可以停放9輛轎車的車庫。

第二名──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Leona Helmsley。佔地40英畝﹐包括一所21,897平方英尺的莊園(內有14間臥室﹐13間浴室)﹐以及一個52平方英尺的室內游泳池。(有博客稱其售價最近降到了9,500萬美元﹐但是福布斯仍說是1.25億美元。)

第三名──位於英格蘭的Windlesham。總佔地面積58英畝﹐共有103個房間。據福布斯稱﹐這是那些手頭闊綽的有錢人最為理想的英國田園式豪宅。不是一般的奢侈﹐尤其是考慮到1.1億美元的售價。該房產內設一個50座的電影院﹐一個保齡球場﹐一個室內壁球場﹐還有一個恐慌治療室(鑒於眼下的金融危機﹐這恐怕是最有用的地方了。)

第四名──位於內華達州太浩湖(Lake Tahoe)的大宅。需要強調一下它位於免稅區﹐由Tommy Hilfiger的共同創始人Joel Horowitz修建。此處房產總佔地面積20,000平方英尺﹐可存放3,500瓶美酒的酒窖﹐室內泳池、中庭及一個19座電影院﹐應有盡有。價格嘛﹐1億美元。但是﹐考慮到該房產已待售一年多了﹐我有種感覺﹐如果你出價9,990萬美元﹐他們可能也就賣了。

第五名──位於莫斯科﹐售價1億美元。該房產總佔地面積為11,700平方英尺﹐兩座客用別墅各佔地4,000平方英尺﹐一個娛樂中心佔地91,000平方英尺﹐其中包括游泳池、健身房、桑拿室及土耳其式和羅馬式沐浴房。

別急......幾週內﹐這所價值1億美元的豪宅沒准會步貝爾斯登(Bear Stearns)的後塵呢。
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 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9711274428   6120  1,224,000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放心,買進作多的隔日通常會回檔等一下,順便甩掉沒信心的人,很正常,只要加權指數收盤不跌破4220即可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日期期指收盤成交價賣---買未平倉獲利點累計金額
971031484445770--60--6  
9711034990     
9711044978     
9711054900     
9711064557468912--06--01464     292,800
9711074630     
9711104740     
9711114477     
9711124522     
9711134280     
9711144380     
9711174357     
9711184244   4134     826,800
9711194263     
9711203903   6180  1,236,000
97112141194119--60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44048   4884     976,800
97112541984222--6--64740     948,000
9711264206   4788     957,600
       


wuhu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